连续三年暴跌,保时捷真卖不动了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 来源: 品牌头版 作者:黄家俊 浏览量:15

“豪华车界的佼佼者”保时捷,它不香了。

据保时捷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销量310718辆,同比减少3%;且仅在中国市场下滑,虽交付56887辆,但同比下滑高达28%。


这已经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第三年持续性下滑。

除了保时捷,几乎所有“外来和尚”都在2024年遭受了寒流,甚至不乏汽车圈外的星巴克、苹果这样的行业巨头。

保时捷连续3年下滑

BBA同样难逃厄运

2022年,保时捷在国内的销量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下滑,从此下滑趋势愈发明显。

自2001年保时捷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顶峰时期曾经达到年销量9.57万辆,中国也一度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如今,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连续3年下滑,且跌幅一次比一次大。

从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北美地区又一次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市场,年度销量达到86541辆,较上年增长1%。值得注意的是,保时捷在其故乡德国的销售表现最为抢眼,实现了11%的增长,售出35858辆车。在欧洲其他地区(不包括德国),保时捷同样表现出色,共交付75899辆汽车,同比增长8%。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保时捷唯一一个销量下降的主要市场,去年的销量为56887辆,同比减少了28%。

中国曾连续八年稳坐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的宝座,这一纪录在2023年被北美打破;而在2024年,随着北美的持续强劲和欧洲的显著增长,中国已退居至第三大市场的位置。

与此同时,豪华车市场的三巨头——奔驰、宝马和奥迪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奔驰集团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销量报告显示,尽管第四季度售出625,800辆汽车和厢式车,但与去年相比仍出现了2%的滑坡,全年总销量2389000辆,同比下降4%。

尤为突出的是,电动车销量暴跌23%,揭示了奔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细分市场的挑战。

从不同区域表现来看,奔驰全球销量在各市场之间的业绩参差不齐:欧洲地区萎缩了3%、本土市场德国大幅下挫9%、亚洲市场下跌7%。

作为全球汽车消费的重要引擎,中国市场贡献了683600辆的销量,同比下降7%,成为奔驰在全球范围内销量下降最显著的单一市场。

去年,宝马的上半年全球销量基本保持稳定,持平上一年。

但是中国作为宝马最大单一市场,销量出现4.3%的下滑,对宝马集团的总销量和经营收入影响巨大。

为应对市场份额的流失,宝马尝试通过价格战来刺激需求,结果反而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

进入第三季度,宝马全球销量同比骤降13%,而中国市场更是成为了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区域,降幅高达29.8%。

2024年,奥迪前三季度全球新车交付量同比下跌10.9%,使得200万辆年度销售目标遥不可及。

在美国市场,奥迪的表现尤为疲软。全年仅交付196576辆,对比同期下降14%。

这一下滑趋势在多个车型中均有体现:曾经的畅销车型奥迪Q5销量锐减23%,而A3、A4和A8等其他主力车型也未能幸免,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这些数字,不仅敲响了各大集团的警钟,也映射出整个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的严峻考验。

业绩承压、决策失利

2024保时捷风波不断

当“豪车卖不动了吗”词条出现在热搜时,外界的眼光赤裸裸地审视着那些传统豪车企业,他们的问题也随之彻底暴露。

保时捷销量暴跌,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自2001年进军中国市场以来,保时捷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销售增长奇迹,直至2015年,中国跃升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这一势头在2021年达到了顶峰,当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攀升至95700辆。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迎来了20年来的首次销量下滑,全年交付量降至93300辆,同比微降2.5%。

次年,即2023年,销量继续滑坡至79300辆,同比下降了15%。

进入2024年,尽管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保时捷在中国的销售跌势仍未见底。

销量暴跌等多重压力之下,导致经销商亏本卖车现象的出现,进而引发了“经销商逼宫”事件。

为完成销量KPI,保时捷中国采取向经销商压库政策,即强迫他们接受过多库存车辆,增加财务负担。

本就亏损卖车的经销商联合起来,发起集体抗议和抵制,对德国总部施压,提出了停止压库、改变销售政策、考虑更换领导层、给补贴等多个抗议。

“逼宫事件”一出,被媒体争相报道,闹得沸沸扬扬。

后来,保时捷发表了《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过多的场面话并没有让事件趋缓,最终不得不以“换帅”来勉强平息风波。

保时捷的光环渐渐褪去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这与它的一系列谜之操作有着莫大的关系。

从2021年持续至2023年的“减配门”时间,保时捷缺乏诚意、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的行为,不仅得罪了大量粉丝/车主,因在315期间遭到大量投诉被媒体曝光,致使品牌形象受损。

企图通过逆势涨价来维护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是保时捷的又一骚操作。

比如2024款保时捷帕拉梅拉,部分车型售价上调7-10万元不等,保时捷纯电车型全新Taycan预售价比现款车型价格上调了3-5万元......

还有,取消“3年内购车的车主可以收到一份新年礼物”的承诺、“凌驾风雪”活动等等。

过去凭借精准定位成功俘获富豪们消费心理的保时捷,在一次次失败决策中让自己深陷泥潭。

换防裁员闭店

保时捷能否扭转颓势

保时捷认为,中国充满挑战的经济形势,是导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面对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的压力,保时捷中国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高层人事变动来寻求扭转局面的机会。

2024年9月1日,潘励驰正式接棒柯时迈,出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CEO,全面掌舵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的业务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团队的专业能力,同年12月4日,保时捷迎来了曾在梅赛德斯-奔驰担任要职的李楠,她将担任技术部副总裁一职。

潘励驰对李楠的加入表示欢迎,并指出:“李楠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专业技能,将在车辆互联和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推动保时捷产品的快速升级。”

此外,保时捷还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自2025年1月1日起,尉岚峰将正式就任保时捷中国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助力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高层换防后,保时捷采取了裁员、减少经销商门店数量等一应措施。

于是“保时捷中国裁员”相关话题,于2024年12月17日冲上微博热搜。

据网络上多家媒体报道,保时捷开启中国区裁员30%(正式员工裁员10%,外包员工裁员30%),赔偿或按N+6的标准执行。

而保时捷中国官方的回应否认了这一说法。

回应中还提到,“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确实在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重组,以求在行业快速转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

同时,潘励驰在实地考察调研中国市场情况,着手对中国市场经销商网络调整“瘦身”。

具体为:对在华的经销店进行缩减,计划两年内削减三分之一,2026年底将仅保留100家左右经销商。

一系列动作足以说明,保时捷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及其致力于重振销售业绩的决心。

能否逆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且看后续。

结语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正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传统豪车在燃油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逐渐示弱,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智能化环保需求。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独具特色,尤其在迈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消费者的购车理念经历了深刻变革。

随着小米、问界、蔚来、理想等品牌的不断崛起,市场份额遭受挤压,竞争加剧。

长期而言,想在中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无论是保时捷还是BBA,无疑都将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然而在短期内,深化对本地市场的理解,加速推进全面的本土化战略,积极拥抱变化才是重中之重。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吴迪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 品牌头版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0 人讨论    15 人阅读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640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