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丹:以终为始,心中就有罗盘,不至于迷失大方向;罗杰斯: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 | 一周商业洞见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8日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作者:砺石商业评论 浏览量:194

《一周商业洞见》是『砺石商业评论』每周日推出的固定商业栏目,汇聚一周国内外最优秀企业家与管理专家的商业洞见。

图片

世红 | 文

平凡 | 编辑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01 | 陈一丹:以终为始,心中就有罗盘,不至于迷失大方向

图片

第一,“长眼光”。

(1)以终为始。一辈子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也很短暂,“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踏入成年人的世界,应该怎么过好一生,是每一个人必须思考的首要议题。你可以设想自己四十岁、六十岁时,会怎么回望自己在此刻的状况与决定?以终为始,心中就有罗盘,不至于迷失大方向。

(2)理性乐观。学生时代,学校教育是一条直路,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杆子扎到底。大学毕业后,出了校门,你就会发现,人生是广阔的天地。世界有无限的可能,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只要你有心,都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希望同学们可以抱持理性乐观的态度,在真实社会环境中解行并进,把试卷写在人生道路上。接受问题的现实和克服它们的可能性,不是简单概念上的乐观主义者或悲观主义者,而是解决方案主义者。

第二,“大心脏”。

(1)尽力而为。世界很大,这是一个简单而容易被人遗忘的重要事实。“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做当下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是把灵魂安放在了适当的位置。即使知道明天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今天也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尽力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2)自我关怀。人生不要对自己设限,但也要理解自我的局限。遭遇一时的挫折,难免会有情绪的困扰,甚至觉得失败,这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这时不要急于赶路,先把沙子倒出来,多一点自我接纳,不苛责,多一点耐心,学会自我关怀。(来源:陈一丹在武汉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发表的演讲)

02 | 杨元庆:伟大的企业是熬出来的,抵抗力也是熬出来的

图片

《中国企业家》:你从2001年担任联想集团CEO后,似乎每年都要应对各种挑战,2003年遇上非典,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后来又经历过泰国水灾、印尼海啸等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大事件,这是一份长长的清单,这对你个人或者说对联想的抗打击能力,有什么影响?

杨元庆:每一次打击都应该用一个积极的心态、正面的心态来认识吧。我以后再遇到那些同样的打击或者是挑战的时候,那就变成了我有力的盾牌了。第二个是要有能力,你光有决心没有用,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伟大的企业是熬出来的。要铸就一个伟大的企业,这个企业一定得经得起千锤百炼。一个伟大的企业最终是熬出来的,抵抗力也是熬出来的。任何一个企业要能够看到未来,得经历过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联想现在快要迈向第四个十年了。

《中国企业家》:未来最有可能“杀死”联想这么一家有韧性的公司的“杀手”是什么?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杨元庆:这是一个挺不好回答的问题,我想可能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回答。

首先,一个企业家如果看清了能够杀死自己的新生态,而又无动于衷,那他肯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第二,没有哪一个新生态是一夜之间就把老生态给干掉的。所以这个企业永远都有时间去面对科技的变化或者是生态的调整。

如果你认为这两点成立的话,那我认为没有什么生态明天就会把联想给“杀死”。但是科技进步是必然的,生态的演进也是必然的,固守在今天是不会有明天的。

其实联想近40年走过四个阶段,第一个十年是代理分销,第二个十年是自有品牌,第三个十年是国际化,第四个十年是智能化转型。但这是总结,不是头十年就已经看到了是今天这样的情况。我们也经历了种种低谷,那么如何走出低谷的?还是靠韧性、心态、决心和能力。(来源:《中国企业家》对杨元庆的采访)

03 | 吉姆·罗杰斯: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

图片

投资这码事,只适合选择自己熟悉的事、擅长的事。否则,买了自己都搞不懂的东西,万一有点什么差池,想不蒙圈都难。

这就是所谓“不熟不做”的道理。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愁赚不到大钱。

我一向认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普通人与职业投资家之间最为重大的区别,且没有之一。

每当危机发生时,我都会想“太棒了,这又是一个机会”,而其他大多数人恐怕都不会这么想。

所以还是那句话:相信自己的脑袋,只在自己知道的东西、熟悉的东西身上花钱。这样做就对了。

不妨这样想问题:假设在你漫长的人生中,顶天了只有20次投资机会,你会怎么做?不出意料的话,你一定会对你的潜在投资标的无比谨慎,无比专注对吗?

“我从某某那儿听说了一个特别棒的投资项目!”——这种异想天开的念头不会再有了对吗?也不会再满世界地寻找那些有的没的或者是所谓“热点消息”“独家情报”了对吗?就是这个道理。

不客气地说,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合适的投资机会,待在你自己熟悉的世界里什么都不做,也比跳进你不熟悉的世界瞎折腾强,至少不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这正是所有成功的投资家的做法。当搞不清状况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他们只是坐在那里,望着窗外,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能真正说服自己的投资标的出现。一旦发现这样的东西,他们便会紧紧地抓住不放,密切地追踪它的发展轨迹,一直到确信万无一失才会付诸行动。

一旦把真金白银砸进去,剩下的事就简单了:你只需静待投资标的升值即可。没错,你需要做的事还是等待,耐心地等待。之所以你有这份耐心,是因为你有信心,明确地知道卖点(出手你的投资标的)在哪里以及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只要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无论发生任何变化,忽好还是忽坏,你都能立刻搞清楚状况,泰然处之。反之亦然,如果你的投资是听从他人的建议,自己完全没过脑子,也就是说,你投资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自己当初为什么买了它,这些最基本的状况你都搞不懂,那万一出现什么闪失,你就只有抓瞎的份儿了。

无论是买车、买衣服,还是买其他任何东西,这个道理都适用:只要你比别人知道得多,比别人更专业、更熟悉,你就比别人更能得到有利的交易条件,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投资界最经典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当身边所有人均投资失败的时候,只要你投资的是一个自己熟知的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投资标的最终都能升值,而且是大幅升值。(来源:《危机时代》)

04 | 李想:理想汽车对于产品和配置的核心理念

图片

任何一个做产品的人都会去研究苹果,都希望自己能够把产品做得跟苹果一样,但是我很少看到一个企业把苹果到底在做什么真正研究清楚。

大家总觉得苹果的东西会有点贵,比如说2010年iPhone 4发售的时候价格是4999,N97发售的价格是8999,但是N97做的其实比iPhone 4粗糙的多。能够做到iPhone 4整个精致程度的只有Vertu,而它的售价大概是3万-10万元。

今天大家用MacBook Air也会有类似的感觉,MacBook Air卖七八千块钱,但是如果用于办公的话,基本上可以做到一万五到两万块钱价格水平的PC笔记本的体验,甚至做工更好,同时续航高了一倍。

但是我们常规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可能就是五六千块钱,过去在iPhone 4出的时候我买一台手机可能就两三千块钱。但是苹果做的是——我让大家往上够一下,就可以买到一个过去在奢侈品级别、在非常高的级别才能够拥有的产品体验和产品细节,这是苹果核心的理念。

并且要想做到这样,还得在技术上和体验上有非常多的创新,用户才愿意接受,否则就跟中国包装的很多手机、大家在飞机杂志上看的一些大几千上万块钱的手机一样,变得不可持续。

苹果大概是两个核心,第一个如何把非常极致奢侈的东西变成一个大家可以够得着的,第二个是必须在体验上和技术上做出非常独特的创新。我觉得这是苹果一切的核心,让你多花一点钱,获得过去好几倍价格才能拥有的、不敢向往的能力。

我们对于苹果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也会坚持用这样的方式去做。举一个非常清晰的例子,自己做车以后,这些车里的零部件成本都可以非常好的来计算了,比如说我们提供的7.3.4的音响系统,每一个喇叭都是用的行业最高的标准,2160瓦的功率,这样的一套音响不要说7.3.4了,过去的5.1放到豪华品牌上大概都需要六到七万块钱进行选装,而且你去试一试,效果真的不如这个。

效果好当然跟我们使用7.3.4而不是5.1有关系,其实物料的成本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差异在哪里呢?差异在于你看到的那些很贵的六万、七万选装的音响,在中国市场上一年的选装量也就几百套,而且它出现在不同的车上,每个车都要匹配不同的研发费用。

并不一定是因为它价格黑,而是它的商业模式决定的,为什么?因为它每一套音响都要分摊很多的研发成本,甚至分摊的成本上万元,所以它形成了这么一个模式。但是我们把这个变成每辆车的标配,意味着我如果一年卖15万辆L9的话,每个车的分摊成本可能只有100-200块钱,所以我们就可以更顺利地进行标配。

所以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借助这样一种方式,把这些过去大家觉得100多万、200多万高不可攀的产品拉到一个豪华品牌中型车的价格,让大家可以获得——这是我们认真研究完苹果以后,得到的苹果核心理念。

苹果的东西虽然略有点贵,但是苹果的东西性价比非常高,这区别于中国过去那么多年里,把一些标准化产品做成很便宜的价格所代表的性价比,这是两种不同的性价比,它要求企业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这是我们选择的一个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为用户考虑。我自己无论是做汽车之家的时候,还是作为一个消费者买了几十辆车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一个车有很多种配置,有一堆的选配,但是你在选的时候总是感觉在跟厂商勾心斗角,你选了配置最高的,觉得花了好多冤枉钱,选了配置低的又不甘心。

而通过我们这样的方式,对于消费者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跟用户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算计。对用户的第二个好处,是整个车你花的所有钱都能变成资产,当你去换车的时候它同样的值钱。

我们没有使用选装的策略,像这种脚踏板选装是必须得做的,为什么?因为有的人个很高不需要脚踏板,放上去以后对他就没有价值,所以我们只是把这些东西变成了选装。但是整体的像屏幕、HUD、座椅通风、座椅按摩、空气悬架都没有做成选装,为什么?

因为在汽车行业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选装基本上到二手车的时候一律清零,所以选装对于用户而言无论你花了多少钱,它是费用不是资产。而汽车本身是个资产,像理想ONE的保值率非常高,有很多人卖2021款车的时候还都是九折的保值率,当我把这些配置都放到车上的时候,它整个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九折再卖出去。过去大家还抱怨2020款理想ONE的保值率差,今年大家卖的话比前两年还贵。

第三个好处,我们把很多过去大家觉得遥不可及的功能、配置,甚至是遥不可及的车型,变成大家努力跳一跳就可以够得上的。

以上这是理想汽车对于产品和配置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发自内心致敬苹果的选择。(来源:李想接受媒体采访)

05 | 华大集团CEO尹烨:一流的科技是买不来的,必须坚持自主

图片

今天讨论很多产业上的“卡脖子”,本质上是在基础科研上的“卡脑子”。在科研界有一句话:如果一个实验室只能买设备,那它最多是一流,绝不是领先。因为能买到的设备都不是最先进的设备,买到的都是第二档的设备,只有自己能造硬件,能有自己的种子,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引领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我们先把“科技”拆开来讲,这个词经常连用,但其实“科学”和“技术”是不一样的,是密切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科学”是从古希腊带过来的词,叫无用之用,本质上它就是知识,知识没有高低,人人都可以做科学,它是好奇心驱动的。“技术”是有用之用,是由量化目标所驱动的,而我们谈到的工程叫唯公之用,造出来的东西是要算投入产出比的,它是由经济目标驱动的。今天我们人类要想再往前走,需要的是大科学工程,这是由使命、大目标驱动的。人类的科技创新之所以慢,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更多的大科学工程的发现。

一流的科技是买不来的,必须坚持自主。前段时间我在贵州平潭看“天眼”,过去要看这种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大家都要去美国的阿雷西博,350米直径,而“天眼”是500米直径,是目前全世界在射电望远镜当中灵敏度最高的设备。(来源:尹烨在亚布力论坛第二十二届年会上发表的演讲)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砺石商业评论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0 人讨论    194 人阅读

热门文章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