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拍骤冷,房企博弈地方政府?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来源:无冕财经 wumiancaijing 作者:陈欣苗 浏览量:126

第二轮土拍,20城市流拍撤牌率是首轮的近6倍,国企拿地比例上扬,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陈欣苗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实习生:罗婉儿

土地市场的反应从来都是最快的。

10月收尾的第二轮集中供地,没有了首轮(6月结束)的火热,取而代之的,是溢价率“贴地”、流拍屡见不鲜,可谓凉意嗖嗖。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20城),此轮流拍撤牌率达到31.8%,而首批次仅为6.5%。比如,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广州,实际流拍率超78%,底价成交土地占总成交量90%,溢价率仅0.8%。

国企拿地托底的情况在广州、北京、上海、苏州等多地出现。在广州,有珠江实业、广州南投、葛洲坝等,在上海,上海城开、上海城建、上海城投等地方国企拿地比重高达40%。

房企“躺平”之说也由此在圈内盛行。随着二轮集中供地进入尾声,各城市三轮集中供地也纷至沓来。教训在前,地方政府在这批地块拍卖规则上调宽了不少,可房企会买账吗?

图片房企为何躺平?

房企没钱了。

今年三季度以来,银行按揭额度收紧、开发贷收缩,个别房企的违约事件让部分金融机构风声鹤唳,房企的正常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叠加二批供地严格购地自有资金审查,更是进一步限制了房企的融资能力。

一个表现是,房企筹资活动现金流走弱。据安信证券研报数据,47家样本房企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高达1760.7亿,是2014年以来最弱的一个季度,73.5%的房企处于净流出状态。

可动用的钱少了,严调控下,房企对楼市的预期也变得悲观。

涉及限购、限售和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等调控频繁,房企对后市预期偏看淡,拿地的预期下降,多数不敢采取高溢价或成交的策略。

本来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还能靠“不愁卖”来维持一下市占率和规模。但楼市的低温也不知会持续到何时,房企自然没有拿地的底气。

图片

▲重点城市土地流拍率对比,图片来自CRIC。

更何况,在经历了首轮“饥饿游戏”,热门城市地块溢价率屡创新高,“算不过账”被多次诟病的情况下,一则,房企拿地的紧迫性大不如前,二则,二轮供地不少的地块的出让条件仍旧严苛,房企利润空间再遭压缩。

比如,广州对首批土拍热点区域黄埔和南沙区试点“限房价”,并要求未来销售50%房源倾斜无房家庭,在趋冷的市场下,这样地块的入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应三宗地全部流拍。

长沙部分地块则增加了较多捆绑要求,涉及无偿配建、引入医疗和科技产业等,并明确毛坯限价按政策进行价格监管,导致市区16宗地块因无人报名撤牌,2宗地块流拍,流拍和撤牌地块比重超过六成。

初始价格、捆绑限制、试点规则、品质要求等出让条件限制,让房企们望而却步。

都没钱赚了,钱袋子又被勒的那么紧,还要担心囤积的“面包”卖出不去,房企当然不乐意拿地了。

图片政府让步?

从首轮供地的热情高涨、溢价率节节攀升,到二轮的“未拍先冷”、流拍率激增,业内多有观点认为,房企躺平倒逼政府作出让步。

毕竟土地出让金关乎政府财政,仅是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四个热点城市的二轮土地出让金上,便分别较首轮缩水了39.66%、37.20%、48.94%、78.18%。

从大数据上看,据克而瑞,21城(除上海)前10个月宅地成交面积占全年计划供应量的比例平均仅为52%,整体供应节奏偏缓。

若按此节奏下去,势必有城市完不成指标。

为了提高房企的拿地意愿,重点城市在第三轮集中土拍中规则均有所松动,特别是二批中流拍率高的城市,如广州、杭州、合肥、苏州等,意在避免大幅流拍。

图片

▲重点城市二批回炉地块重新挂牌,图片来自中指研究院。

典型如广州,取消了上述南沙、黄埔区地块的限房价要求,部分地块取消了一个月内一次性付清全款的要求,允许最长六个月内付清,有地块初始楼面价甚至下降约3200元/平方米。

据克而瑞统计,广州三轮供地的地块,有7宗来自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流拍的地块。

这其中,增城朱村大道西地块虽然表面“不降反涨”,但在剔除2.3万平方米政府性房源后实为降价,番禺利丰北侧地块和从化区江埔街地块起拍价不变,其余4宗均降价挂牌。

又如杭州,放宽了报名资格、竞品质等要求,同时下调了部分地块的出让单价,主城地价降幅约13%-18%,并上调部分地块的项目预售价格,涨幅约5%。

同时,杭州恢复“勾地”,勾地保证金仅是起始地价的10%,较正常参与支付的20%保证金减少一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企的资金压力。

整体上看,第三批次的地块,各地通过对初始楼面价、开发资质、地块保证金比例、配建和品质要求、土地款缴纳时间等进行调整,降低房企的参拍资质和资金门槛。

这样做,一方面是纾解房企的资金链,另一方面则是提振开发商的预期,比如不再将房价和地价联动、不再要求现房销售。

从政府的角度讲,对此轮土地市场下行进行纠偏是十分有必要的。

“土地市场下行,对基建投资的冲击比较大。土地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资产之一,地方很多基建或者靠卖地,或者土地作价入股,或者开发商代建,或者平台公司建设。此外,当前各地财政资金紧张,年底花钱地方多。”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表示。

当然,也要看到,这一轮土拍的调整,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的底线要坚持,比如必须是自有资金、溢价率必须要控制等。也即,土地出让门槛可以适时调整,毕竟这也是调控,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相机抉择,但‘稳住地价,不让地价拉动房价上涨’,这个底线要坚持。”李宇嘉分析称。

 图片房企热情能重燃吗?

不难发现,“地方政府适度让步,调动房企拿地积极性,避免土地市场持续低迷”,成为第三批集中供地的主基调。但房企就能因此热情起来吗?

图片

▲14城集中供地情况。

答案是否定的。

于房企而言,拿地的命脉,仍是钱。

房企融资环境的改善程度是关键,在此基础上,政府下调地价、放宽出让规则将起到不同程度促进作用。

从实际情况看,自9月底以来,中央连续释放维稳信号,指导金融机构加快落实“两个维护”要求,各地召集房企开座谈会等,政策段风向有所缓和,银行信贷、个人按揭贷款均有边际改善。

然而,政策的密集发声,主意仍在于维稳。融资口的破封,也仍是城投公司及央企国企的主场,房企开发贷、信托贷款方面的融资放松,仍需时间传导。

据克而瑞数据,1-10月企业端贷款仍显不足,10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190亿元,同比少增1923亿元;10月房企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1378亿元,同比减少27.2%,降幅较9月扩大2.3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房企的流动性问题发酵未见底,本次政策边际放松的口子亦不会开得太大,加之政策在预售资金监管层面仍然严格,房企仍要勒紧腰带过日子。

降负债、加快现金回款,保证资金链安全,仍是主旋律,投射到土地市场上,房企只会更加谨慎。

特别是在第二轮集中供地中,首轮活跃的民营房企几乎销声匿迹,央企、国企占了大多数。

据亿翰智库分析,尽管大型国企央企、稳健型规模民企仍有持续拿地的能力,但受限于投销比和三道红线的指标、全局性流动性紧张,整体投资能力受到限制。在多数规模民企缺席的情况下,只靠国央企和少数民企恐怕难以支撑起土地市场的热度,第三次集中供地或将黯淡收尾。

https://mp.weixin.qq.com/s/7TfIgDqFx74FOFhTpieH5w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无冕财经 wumiancaijing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0 人讨论    126 人阅读

热门文章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