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航/文
大约十几年前,我到重庆参加一个外资电脑行业零部件厂商的新工厂开工仪式,至今依然难忘。
一大早的时候,我们被拉到一片崇山峻岭包围的工业园区,在到处都是山的重庆,每一寸土地都需要很艰难的用炸药炸开,用铲车铲平,再修好公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用优惠的政策很不容易的吸引来一家又一家的电子工厂。当时正值智能手机行业大爆发,乔布斯率领下的苹果如日中天,电脑行业似乎已经是“过气网红”。一些沿海城市提出“腾笼换鸟”的设想,开始把附加值和毛利相对较低的电脑制造行业往西部的重庆等地区迁移。
十几年过去了,当时重庆人的努力换来了惊人的回报,人们意外的发现,当时这些被认为是低附加值的产业,现在意外对重庆当地的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如今重庆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动车生产基地之一,重庆的赛力斯工厂生产的电动车,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汽车之一。
这并非偶然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惊人的巧合,这一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好的城市,都是上一轮电脑产业发展的较好的地方。
2011年,联想集团建设PC生产合肥基地,仅用10年时间,安徽PC年产量由不足10万台增长到如今的3700多万台,此后,蔚来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合肥落地,合肥一跃成为新能源汽车重镇,液晶显示、半导体、光伏等产业也飞速发展。
十多年前郑州在引入富士康新工厂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十几年后,这条供应链对于郑州本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生如此大的带动。如今郑州市比亚迪电动车最重要的新建生产基地之一。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产业链外溢效益的故事。当世界产业分工越来越复杂化、精密化,一只蝴蝶振动翅膀,就可能带动上千公里外的一场产业风暴。
“电脑化”产业红利
中国在精密制造业的全球分工当中打开局面,实际上是首先从电脑产业开始的。
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时中国的出口主要还是以纺织服装、玩具、箱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为主。当时中国虽然也能产生一定数量的汽车和家电、机械设备产业,然而总体来说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还不强,出口还不多。
2001年,中国的微型计算机的产量只有877万台,但仅仅加入WTO十年后的2011年,这个数据就猛增到3.2亿台,稳稳占据世界第一名,这些电脑产品大部分是出口的。
2001年到2011年刚好是世界PC互联网发展的最黄金10年。在这10年里面,谷歌、雅虎、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批互联网公司快速崛起,魔兽世界、传奇、GTA、红色警戒等游戏产品占据了许多年轻人的回忆,这波浪潮带动了PC产业的极大发展。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中国抢到这一波PC产业红利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一般认为世界电子制造业的中心是在日本,后来又扩散到韩国和中国台湾。而当时电子制造业的核心产品还是家电产品及其零部件,还有一部分手机产品。然而在这一波电脑产业链迅速转移到中国后,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电子制造的中心。
电脑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显示屏幕、芯片、电池、印刷电路板、软件、模具、注塑、机床、材料这些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由于中国产电脑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这个产业的供应链企业一上来就需要接入全球供应链。
而此后中国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这些新兴产业当中的强势崛起,都可以追溯到入世前10年PC产业链上的大发展。
近年来世界许多产业的升级之路,都可以看出“电脑化”的路径。
例如大疆无人机,本质上可以看作一台可以飞的相机+电脑;智能手机,可以看成是传统手机的“电脑化”发展;智能汽车,可以看作手机的“电脑化”;智能家电,可以看成是传统家电的“电脑化”……
大疆无人机诞生于大湾区,与珠三角发达的电子供应链有很大关系。四旋翼无人机上包括处理器、传感器、通信模组、飞控芯片、GPS芯片、电路板、摄像头、电池、电机等,理论上就是一台会飞的电脑。联想、苹果这样的电脑厂商多年来培育的成熟供应链,极大的降低了大疆这样的企业的供应链难度和成本。
我曾经和一位大疆的投资人一起交流,他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没有珠三角发达的消费电子供应链,就没有大疆的今天。
同理,一辆新能源汽车,也可以看做一台可以开动的电脑,它的主要模块包括动力电池、电动机、CPU、GPU、显示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电源管理系统、转换器、电路板等。深圳、合肥、上海、重庆成为新能源汽车制造重镇,绝非偶然,这些城市过去都是电脑制造重镇,有着极发达的电子供应链体系。
比亚迪笔记本电池生产线的电芯卷绕环节
我们再以家电产业为例,过去冰箱、洗衣机的核心零部件就是压缩机,结构很简单。然而现在大部分家电产品都加装了处理器、传感器、通信模组、显示屏,换句话说许多家电都变成了一台有特殊功能的电脑,它们也需要和电脑产业共用产业链。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他的《5000天后的世界》当中预测到,世界将进入“沉浸式计算“的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要和计算相关联。计算机将不再是摆在桌上或者随身携带的硬件,而成为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脑未来将是一切产业的基础,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一切工具可能都会“电脑化”。
供应链专家林雪萍在他的《供应链攻防战》当中指出,供应链具有行业溢出效应,它在不同的产业之间形成交叉支撑点。
为电脑产业提供模具的企业,一样可以很容易服务于手机、无人机、汽车行业。而每台电脑都需要用到的印刷电路板,现在几乎是手机、家电、汽车、光伏组件上的标配。而为了生产电脑所需要使用的机床、CNC设备、注塑机等,在很多其他精密制造领域都可以用到。
电脑产业产生了惊人的产业链外溢效应。
今天我去参观了联想在深圳的“母本工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这个工厂其实是在2023年才投产的,此时深圳早已经是寸土寸金的地区,如果没有高附加值,新建的工厂根本活不下来。这个占地100亩的工厂一年的产值高达600多亿,亩均产值非常夸张。
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
联想追求定制化,笔记本80%的订单都是小于5台的零散订单,需求高度个性化,经常这台电脑只安装一条固态,下一台电脑就是两条固态,而笔记本的零部件多达1500余个,工人记住无数个螺丝点位的难度太大,很容易出错。
在联想的深圳工厂生产线上,我看到产线大量使用了和元宇宙技术类似的“数字孪生”技术,这让柔性生产线成为了现实,人眼无法透视笔记本的结构,3D建模就可以,流水线工人只需要观察数字孪生展现的动态模型,就能快速发现需要装配的零部件,确保不会出现零件错配,还降低了检修的成本,不需要拆开笔记本抽检,通过传感器可以测试电脑数据是否正常。
这个工厂每年生产1600多万台智能设备,包括电脑、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大部分的设备订单的批次产量都很小,依靠高效率的灵活排单,这个工厂实现了高效的运转,早就不是人们印象中的PC产业只是低附加值组装的概念了。
这个产业的自生长和迭代能力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供应链链主与隐形冠军
近年来,整个电子供应链的突出趋势是,供应链的链主会和上游的零部件厂商、设备生产商、材料生产商一起联合研发核心技术,这个过程客观上促成了一大批隐形冠军的诞生。
为了将设计图纸上的设想落地,变成最终的产品,每年苹果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工程师们需要一遍一遍坐上飞机飞往中国的工厂,和供应商们在实验室和车间一遍一遍的去调试新的零部件和工艺,这个过程意外帮助中国诞生了无数的隐形冠军。
2010年苹果iPhone 4推出铝制手机外壳的时候,光滑的表面大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然而这样的镜面雕刻却需要一种复杂的机器来制作。如此高速以及高精细度的铣削,对于小型机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后来苹果公司拿出极大的耐心和投入与北京精雕一起研发出一种新的小型机床,这对于整个中国电子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帮助很大。
2015 年,原来在中国商飞造飞机的工程师杜朝亮离职创业,创办钛方。他的团队发现,物体间的碰撞,会产生一种叫做“弹性波”的机械振动。然而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这种技术大规模民用化。
那时候为了活下去,杜朝亮一遍又一遍的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喝咖啡,至少见了两三百个投资人,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解释什么叫做弹性波。很多投资人都问:“美国有这个技术吗?欧洲有这个技术吗?”没有人相信这种没听说过的技术可以落地。杜朝亮和团队感觉自己的这项技术,可能永远要石沉大海了,团队准备卖房继续支撑这个梦想。
2018年,联想敏锐的发现,这种新技术有可能用到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上。联想邀请钛方团队进行选型评估。钛方临时制作了三台手工打点设备,要在触控板上精确按压153个点,每测试一台耗时40分钟。杜朝亮和他的团队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对弹性波触控板进行按压测试。最终,这种弹性波触控板的测试性能非常优秀。
然而作为一个很小的团队,钛方缺少这种大规模民用产品的量产经验。联想的工程师多次入驻钛方,针对性地给予了钛方质量管理、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赋能。2019年,搭载弹性波技术的触控板首次出现在联想的笔记本电脑上,这是全世界第一款一体化压力的触控面板。钛方完成弹性波技术在全世界首次民用化量产。2022年该公司获批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现在钛方的弹性波技术不仅用于电脑行业,还进入到了汽车领域,这种产业链的外溢效应非常明显。
2003年以后,来自中国台湾的散热器厂商奇宏科技开始和联想做联合设计,双方成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这时候联想根据市场反馈提出既要保证散热,又要控制噪音,还要兼顾节能的高要求。奇宏科技被折腾的够呛,要优化电脑散热性能,就需要综合流体力学、航空航天、材料学等综合学科,同时不断对烧结等进行技术改良,工艺实现内部毛细结构,打造多个微通道。结构内部有纯水,进行每秒几十次气化液化循环,辅助散热。
经过无数次挫折,奇宏终于和联想一起研发出全球最强的散热模组。在产品研发成功后,奇宏的许多散热器产品独家供应联想。此后联想收购了IBM的电脑业务,订单量暴增,奇宏也跟着联想一起迅速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散热器巨头,占据全球35%的台式电脑散热器和20%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份额。
联想是奇宏最大的客户,联想到哪里建厂,奇宏的工厂就建到哪里。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订单的暴增,散热器也是新能源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这些建有散热器产线的城市,如合肥,开始在新能源汽车上拥有其他地区没有的独特供应链优势。
类似的案例还包括合肥京东方工厂。在合肥京东方工厂当时处于产能和技术爬坡关键时期的时候,2011年合肥联宝电脑工厂成立,一举吃掉京东方合肥工厂40%的产能,对于京东方后来成为世界显示巨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京东方生产的显示屏不仅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也是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上面的重要组件。
最国际的中国供应链,最中国的国际供应链
德国的赫尔曼-西蒙教授在《隐形冠军》一书中指出,只有极少部分隐形冠军是依靠本国市场成为隐形冠军的,大部分隐形冠军都是融入了全球供应链成为隐形冠军的。
而对于广大隐形冠军来说,依托一个有国际化能力的供应链链主,接力进入全球市场,是一个必经之路。
日本、韩国的品牌进入到中国设厂的时候,通常会指定日本公司的零部件厂商、设备厂商、材料厂商甚至物流厂商一起来中国设厂,日本企业会通过经连会、财团交叉持股等方式维持这种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关系,它们跟随供应链链主共进退,可以瞬间让一个地方发展起一个产业,也可以在一起搬走的时候,瞬间让一个地方的产业衰落。
例如天津曾经是中国最主要的手机生产基地,因为它有着三星和摩托罗拉两个厂商的工厂,围绕这两个工厂有大量的零部件、设备和材料厂商在天津落地。然而当三星和摩托罗拉的手机工厂搬走后,大批上游供应商的工厂跟着一起搬走。
因此联想、海尔、比亚迪、华为这种中国本土的供应链链主的崛起,通常有着和外资供应链不同的意义。
2005年,联想花费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台式机电脑业务和Think系列品牌。当时联想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九名,这次并购之后一跃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电脑巨头,此后又位居第一名。
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笔记本产线
这次并购使得联想获得了IBM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和强势的品牌。在并购前,联想的销售额仅为29亿美元,到现在一年已经突破了600亿美元。
在并购 IBM PC 业务之前,联想的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收购 IBM 之后,联想一下子获得了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销售渠道。
例如印度市场的键盘返修率就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印度处在常年高温高湿的环境里面,所以针对印度市场的电脑产品,必须要提高相关的键盘标准,加强对键盘的密封性及所用的材料的防水、耐高温的要求。
这种对于全球细分市场的细微洞察,是过去中国的电脑供应链所缺乏的。联想这样的供应链链主,将这些认知和相关数据参数开放给上游的供应商,能够有利于这些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
在并购 IBM 的 PC 业务初期,联想团队对于 IBM 公司在制造过程当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正是当时的中国企业所普遍缺乏的。
要进入全球化市场,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 1978 年以来, IBM 公司积累了千余项企业标准,以便应对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地区合规要求。联想收购 IBM PC 业务初期,其标准仅局限在中国国内,这次并购使得联想一下子拥有了一套国际化的标准化工程师团队。
举个例子,当需要研发在海拔 2 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使用的电脑时,就需要运用完全不同的标准。比如为了保证安全,导线的粗细是否需要加倍?加倍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够兼顾电脑的小型化、标准化,包括成本控制?这时候联想去请教一位在 IBM 公司负责标准制定 30 多年老专家,老专家就很明确的指出,没有必要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而加倍导线的粗细,因为 IBM 在 1984 年制定电脑导线标准的时候,就已经预留了 5~10 倍的余量,完全可以足以应对复杂场景。
2014 年,原来负责 IBM Thinkpad 的研发的大和实验室的负责人被邀请到合肥联宝科技工作两年,把大和实验室所有的流程都导入联宝科技泸州实验室,并开展产品验证。现在,这个验证实验室实现了与全球 33 个国家和地区的 54 个权威实验室的互认,检测能力覆盖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用户体验等 16 大类测试,确保了产品品质。同时,这套验证标准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行。
对于当今的中国先进制造业来说,在国际标准上拥有话语权是整个行业空前渴望的事情。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只有在国际上成为某个产业的龙头,才有主导标准制定的资格。
5月22日,全球最权威供应链榜单Gartner TOP25公布2024最新排名,联想集团和京东两家中国公司上榜,分别位列第10和第25,这已是联想集团连续三年位列前10,继续蝉联亚太第一,也是中国乃至亚太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Gartner Top 25被广泛认为是最权威的、跨行业评价供应链能力的榜单。评价标准包括企业的财务表现、社会责任、数据和数字能力、人才吸引与培养等多个方面,此外,入围榜单有一定硬性门槛,如企业必须位列《财富》全球500强或福布斯全球2000强,年营收须超120亿美元且实体产品营收占比超50%等。
这次的联想全球供应商大会,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还专门给供应链伙伴写了一封信,“作为链主企业,我们相信,只有建立一个全价值协同、共赢、共享的生态圈,才能激发整个产业最大的活力,创造最大的价值。”
在中国市场,联想直接带动了35.5万人就业,间接辐射的电子制造及上游就业人数高达600-800万人。联想已经和400多家供应商建立了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智化赋能形成高效协同,保障整个供应链的韧性、高效与灵活。
联想的经验可以概括为“最国际的中国供应链,最中国的国际供应链。”
今年刚好是联想成立40周年,联想的这个成功融入国际化供应链、成功出海的案例,为许多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借鉴,那就是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国外企业成熟供应链,并和中国本土供应链优势相结合。在并购时需要尊重被并购企业过去多年的积累,充分吸收消化。近年来,类似成功的并购还包括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显示业务、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业务、海尔并购卡萨帝等。
结尾
在参与建设郑州富士康工厂的时候,苹果公司的高管曾经估算过,平均每20万名装配线工人,大概需要8700名工业工程师,如果在美国,要找到这么多合格的工程师,需要长达9个月的时间,而在中国,这只需要15天。
苹果公司的高管曾经形容道,当苹果需要100万个螺丝,它会在中国富士康工厂一条马路外的工厂找到配套厂商,如果苹果需要这些螺丝做的不同,这只需要3个小时。
随着工业产品变得越来越精密和复杂,世界上像中国一样既能画出图纸,又能变成产品的国家少之又少,这需要具有一种生态集成的能力。
这就是常常被人忽视的中国恐怖的供应链实力,它是由一家一家如钛方、艾为电子、立讯精密、春秋电子、裕同科技、航嘉、华研科技这样的幕后隐形冠军组成的。
电脑产业链和它背后的隐形冠军集群,许多企业在过去20年间都获得了飞速发展。
如果没有一批像联想、海尔、吉利等参与供应链全球化的本土供应链链主,就没有这些本土隐形冠军的快速成长,也没有中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智能手机、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脑产业所产生的供应链外溢效应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供应链案,而新的产业崛起后,所构建起的新的供应链,又会外溢到后面更新的产业当中。
这正是产业链研究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像《道德经》里提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作者:曾航,资深媒体人,军武科技CEO,旗下有知名账号军武次位面、星海情报局、杨叔洞察、测评界的野路子等。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著有《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移动的帝国》、《大国锁钥》等书籍。
本文经星海情报局(微信号:junwu2333)授权转载。我们关注“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之路,转载请联系(ID:junwu2333)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 星海情报局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